翱翔大凉山顶的雄鹰 ——《彝山之鹰——彝族学者沙马拉毅的成长历程》读后感 二维码
江 讯 陈星蒙 2024年春暖花开的季节的一天,我们的一位文友在全神贯注读书,书名是《彝山之鹰——彝族学者沙马拉毅的成长历程》,由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作者是钱玉趾。文友是身材壮实的英俊中年男子,具有很好的文学素养。他笑着对我们说:“这本书写的人物事迹太感人了,我被深深吸引了”我们惊讶地说:“这么好的书,我们也要认真拜读,汲取教益!”。 回家以后,我们手不释卷,书中的主人翁时时都在我们的脑海中闪耀着光芒,受益匪浅。 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1953年10月,沙马拉毅出生在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帕哈乡乌角村,这是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崇山峻岭中的偏僻而贫穷的山村。父亲是沙马比古,母亲是贾拉阿洛,住在一座破旧的草房里,家庭成份是彝族半奴隶。沙马拉毅从母腹中呱呱坠地时,身份也随父母影响,更为不幸的是,小沙马拉毅2岁多时,患上重病,全身发高烧,整天昏迷不醒,还不时全身抽搐,小拉毅的妈妈哭的死去活来,跪求神灵保佑,小拉毅最终从死神的怀抱里蹓走了。谁也不会想象到,现在的沙马拉毅拥有一项发明专利权,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一位响当当的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了。 我们从《彝山之鹰》中找到了答案,这样的惊人转机出现在1956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藏彝地区实行了民主改革,废除了千年不变的奴隶制,小拉毅获得了自由,变成了公民。接下来,一路阳光灿烂,小拉毅上学了,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大学毕业后留在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彝山之鹰》有翔实的描述。1946年,世界上**台电子计算机问世,1978年,中国召开了科学大会,全国掀起了向科学技术进军的热潮。古老的汉字,古老的彝文,如何踏上信息处理快速公路,都成了深奥而艰巨的难题。沙马拉毅决心攻克彝文信息处理难关,一头扎进实验室,面对荧屏,夜以继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连汉族的春节和彝族的彝厉年,统统忘一干二净、照样在实验室忙碌,饿了就泡方便面吃。 梅花香自苦寒来,辛勤开垦、栽培终于取得丰硕的果实。沙马老师的“微型计算机彝文信息处理系统YWCL”终于研制成功。1984年10月27日通过了省级专家技术鉴定;1995年荣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与此同时,沙马老师向国家专利局提出了申请,经过严格的审查,最终获得了发明专利权。紧接着,沙马老师又进行高水平优化,1986年5月,优化后的“计算机激光彝文/汉文编辑排版系统”荣获国务院电子振兴办公室的优秀科技成果奖。 《彝山之鹰》还特别写到,在那个文字信息处理技术蓬勃发展的年代,汉字编码进入了“万码奔腾”的惊人岁月。彝文信息处理技术,在国内和国外,也由许多人在研究、开发。但沙马老师的成果,可谓一枝独秀,独占鳌头。在《凉山日报》推广应用,深受记者、编辑的欢迎,在四川民族出版社,更是获得了上佳好评;他们在实际应用后积累的体验证明说:“该系统技术先进、科学、简单易学、容易掌握,使我们告别了彝文字的铅字印刷时代、让古老的彝文进入了现代化时代......”一项新的技术受到热烈欢迎,并被广泛推广使用。与此同时,有一些同类技术参与竞争,更有鱼目混珠者找缝插足的现象,这就需要国家择优选用,制定标准。我国相关机构的领导和专家,选中了沙马拉毅的优秀成果为基础,制定国家标准,并确定由沙马拉毅起草标准初稿。最终拟定并经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有三项: 一是《信息交换用彝文编码字符集》;二是《信息交换用彝文15X16点阵字母集及数据集》;三是《信息交换用彝文24x24点阵字摸集及数据集》。 据悉,由一人以自己的科技成果为基础,拟定国家标准三项,并获得批准,在中国历史上仅此一例,截止目前还没有发现有第二例。 “欧洲科研协调机构”的英文缩写“尤里卡”是汉语音译,后来发展成全球性的世界发明博览会,由比利时政府组织。每届“尤里卡”博览会有60多个国家的2万项专利科研成果参加。1985年,中国政府申请加入“尤里卡”博览会,2002年沙马拉毅赴布鲁塞尔参展博览会,其专利“计算机彝文输入法及其键盘”荣获“第51届世界发明博览会”金奖,为国家争得了重大荣誉。 喜事接踵而至。彝文信息处理技术需要制定国际标准,美国、英国、德国、爱尔兰等多国提出了各自方案,积极参与竞争,中国派遣沙马拉毅等6人组成代表团参与竞争。1995年至1999年几年间,先后在土耳其、希腊、美国、英国、日本激烈的角逐,中国方案的优势逐渐呈现。2000年9月,国际信息处理学术会议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沙马拉毅健步走上讲台,用流畅的英语讲述中国方案的特点与优势,最终投票表决,获得全票通过,中国方案《通用多八位彝文编码字符集》正式成为了国际标准。 其实,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早就预判中国方案会获胜。1997年5月,国际信息处理学术会议在西雅图召开期间,会议承办人比尔·盖茨认为沙马拉毅是一位难得的人才并拥有一项难得的技术,便在会上找到沙马拉毅、开出高薪,聘用沙马老师进入微软公司,这令会上许多代表羡慕不已。但是,沙马老师回答是:“我们已具备很好的研发条件,我愿意在中国研发......”中国代表团成员都知道,沙马拉毅的婉拒是他心灵深处爱国主义精神的指引。 2024年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会期间,我们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时间关注大会盛况,热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并结合学习工作实际畅谈感受体会。这时,我们无数次手捧《彝山之鹰》爱不释手,由衷地感到,任何时代都需要像沙马拉毅一样的人才,时代造就人才,时代呼唤人才,多么期待有更多的“大凉山”孕育众多杰出人才!我们开着车一边听着收音机一边奔驰在去往甘洛、雷波的路上,我们看到,大凉山是多么雄伟壮丽,山顶的雄鹰翱翔在蓝天白云之上,此时此景让我们自然地联想到:沙马拉毅就是奋飞在大凉山顶的雄鹰。
作者简介: 江讯 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地址:成都市龙泉驿区金银花街16号(610100) 电话:13981797560 陈星蒙 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地址:成都市龙泉驿区东街79号(610100) 电话:13438204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