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只值一匹骏马,一匹骏马只值一碗酒。”昭觉历来便有养马之习,一年一度的火把节上,赛马更是不可缺少的竞赛项目。
在昭觉县金曲乡立米地大草原的赛场上,来自凉山州各地的44匹骏马,用彝乡独有的传统奔跑方式,角逐着无可挑剔的“木格(小跑)”、“木伟(大跑)”头衔。昭觉赛马又分为两种:一种是赛速度的“木伟”;一种是比赛姿势的“木格”。彝族传统习惯上崇尚“木格”,骏马在跑道上奔跑时,只见频频翻蹄,如行云流水,有些骑手手端酒杯稳稳当当地坐在马背上,还能够滴酒不洒。这就是被誉为彝族的“民间马术”。
参赛的骑手骑上各自的马匹,预备在起跑线上,等待哨令发出后策马直追,最后以**个到达终点者为胜,败者被淘汰。火把节赛马,是从村、乡、片区、县,逐级举行淘汰赛,此次能参加全县比赛的都是各片区“杀出重围”的优胜者。
彝族的马术比赛要求骏马起跑时不能扬蹄狂奔,而是用碎步有节奏地缓缓前行,观者只见马蹄频频翻飞而不见马身有大幅度摆动,使骑手稳坐马背而不受颠簸,其跑速则保持在一定的水准上,被视为高水平、高层次的比赛法,故在此项目中获胜者备受敬重。
7月17日,为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深化旅游、文化、体育、生态互促共融,持续擦亮“骏马之乡”“大美草原”名片,着力推动文体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昭觉县金曲乡在海拔2700米高的立米地大草原举办了一场以“丹烈阿宗故里 策马扬鞭 奔赴振兴”为主题的文化旅游赛马活动,赛马会以大凉山彝族传统骏马小跑竞技、彝族传统骏马大跑竞技形式进行比赛。
赛马会开始前,人们围着前来参赛的早已“名气在外”的骏马,相马、评马、品马。
金曲乡辖区面积136.9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600米,下辖6个行政村、17个村民小组,共有耕地9831.4亩,林地38737.8亩,草地68380.5亩,自然资源丰富,以马铃薯、苦荞、燕麦等传统农作物为主,畜牧业以绵羊、乌金猪、马、牛、高山鸡为主,四畜存栏22260头(只),其中本地马520匹。
来自昭觉县各乡镇和木里、普格、布拖、越西等兄弟县的44匹骏马参加了彝族传统赛马大跑和小跑赛。其中,普格县螺髻山镇12岁的吉火色也成为年龄最小的骑手,来自昭觉县金曲乡56岁的瓦扎日都成为年龄**的骑手。
比赛分“(小跑)”组和“木伟(大跑)”组进行。无论是“木格”优雅而急速的跑法,还是只管速度飞奔前进的“木伟”跑法,每一次冲进那个充满喝彩的赛场,骏马和骑手都会得到围观的人们发自内心的呐喊加油声。
“彝人的马匹千千万,骏马是万千马匹里的佼佼者。”我的老同事吉布呷九对如何相骏马也有一套自己的经验——首先双耳纤长坚竖、毛发鲜亮柔顺、蹄壮实有力,其次马型矫健均匀、背部结实筋道等,所有标准都达到了,才算是一匹合格的骏马。平日里,把骏马养的精精壮壮的,到了赶集的时候,人们就不约而同地将骏马骑去集市,自发进行比赛。一匹匹骏马驰骋在赛场上,犹如奔腾的巨浪涌过来,骑马的人飒爽英姿,看赛的人更是酣畅淋漓,回去的路上,道不尽的依旧是那些矫健如风的骏马。
如今已经退休10多年的吉布呷九老人参加过无数次赛马比赛,他说得不得名次对一个真正的赛马手来说已经是次要的了,最关键是享受人马合一,群马奔腾的那份壮阔与刺激。“如今交通发达了,还修通了乡村公路,山乡里的众多马匹也开始变得悠闲起来,但彝族人对于骏马的喜爱却是永远也不会改变的,因为它早已经是我们彝族人的一种精神象征。”吉布呷九呷九老人满脸的慈和。
经过激烈的比赛,来自普格县螺髻山镇的尔古比子的骏马坦克飞机、布拖县西溪河吉克哈且的骏马拉里帝都、布拖县牛角湾镇阿力力日的骏马拉里U都分别斩获彝族传统骏马大走赛前三名;昭觉县比尔镇瓦扎吉克的骏马的曲伙布、木里县马伍卡的骏马追风、木里县马拉芝的骏马闪电分别斩获彝族传统骏马小走赛前三名。
“昭觉金曲乡是彝族骏马丹烈阿宗的故乡,下一步,我们将在立米地村设立一个传统的赛马场,争取每年举行一场赛马会,丰富大家的文化生活,传承和发扬彝族传统赛马文化。”金曲乡党委书记说比尔各说。
青山环抱,绿草茵茵,骏马成群,一幅“山青、天蓝、水清、地净”的美丽新村画卷呈现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