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民族人物:曲焕章 云南白药创始人 中彝药学家 二维码
曲焕章(1880-1938年8月),男,字星阶,彝族 。7岁丧父,9岁丧母,和12岁的三姐相依为命。1892年,到姐夫袁槐家学伤科。后自己配制百宝丹和其他伤科药方,开始行医。1898年,就医病人日益增加,曲焕章自采药材,与妻加工配制白药和其他伤科用药。1914年,经反复试制和实践,终于集大成始创"白药"。成为江川、玉溪、华宁等地有名的伤科医生。 1938年,曲焕章被国民党接往重庆,国民政府委员兼最高法院院长焦易堂以抗日救国为由,要曲焕章把万应百宝丹的秘方交给中华制药厂生产。曲焕章拒绝交出秘方,遂被软禁。后曲焕章忧愤成疾。1938年8月,曲焕章不幸辞世,终年58岁。 云南白药是云南**的中成药,由云南民间医生曲焕章传承和创新彝族医药,于1902年研制成功,对跌打损伤、创伤出血有很好的疗效。云南白药由名贵药材制成,具有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肿之功效。问世百年来,云南白药以其独特、神奇的功效被誉为“中华瑰宝,伤科圣药”,也由此成名于世、蜚声海外。白药的命名来自彝语直译曲是彝姓,是白的意思,云南白药顾名思义就是云南曲氏药的意思。 作品:百宝丹、求生录等。 贡献:云南白药 白药诞生名医曲焕章根据祖传秘方,用中草药研制而成的云南白药,可内服外用,具有止血愈伤、活血散瘀、抗炎消肿、排脓去毒、止痛的功效。为增强其药效,每瓶中还放有一粒红色保险子。由于该药疗效显著,一直被广大患者冠以“神药”、“仙丹”、“灵芝草”等美称。云南白药的诞生和发展也极富传奇色彩,而这一切都和它的创始人曲焕章的一生紧紧相连。 曲焕章出生于光绪年间。年轻时代他抛舍妻儿去云南个旧贩卖土布为生。一次,他突然肚子疼得厉害,几乎死去,幸被草药医生姚连钧及时救活。从此,他立志学医,并拜姚连钧为师,没几年由于他勤问好学,尽得姚连钧真传。之后,曲焕章爬山涉水历尽艰辛,寻找和品尝多种民间中草药,以解除贫困村民的疾病痛苦。对一些中草药他反复多次试验,最终配制出一种白色粉末状的药,这就是迄今名扬海内外的云南白药。 白药之迷关于白药的问世,在民间还流传着很多故事。年轻时的曲焕章很喜欢到村边的水塘稻田里捉石蚌,因为怕它们逃跑,就将石蚌腿折断扔进篓子里,顺便拔一些草塞住篓子带回家。没想到回家后竟发现篓子里那些被折断了腿的石蚌竟然又开始活蹦乱跳了。曲焕章如获至宝,经过反复试制和实践,终于创制了“伤科圣药”——云南白药。曲绍建在回忆起那些故事时,言语中流露出对先人的崇敬。不过,这也仅只是一种传说,虽然赵官的老一辈人很多都听长辈们讲过“撑骨散”的奇效,但这个神奇的故事却已无法考证。 对于白药渊源的客观说法,曲绍建也是从爷爷、奶奶以及长辈们口中听说的。曲焕章1880年出生,自幼父母双亡。在年少时,突患重病,倒在了个旧街头。那时他就发誓,要是谁救活了他的性命,他将立志学医,济世救人。后来,他被一位精通外科药理的游医姚连钧所救。随后,曲焕章就拜姚连钧为师,并跟随他在云南北部、四川、贵州一带游历。师徒俩一边采集草药,一边四处行医。在姚连钧的教授下,几年下来,曲焕章得到了师傅的全部真传。1902年,一种取名为“曲焕章万应百宝丹”的伤药被曲焕章研制出来,具有很强的消炎止血、活血化瘀功能。曲焕章也成为江川、玉溪、华宁等地有名的伤科医生。 革命贡献曲焕章的白药与长征中的红军还有一段插曲,遵义会议后的中国红军节节胜利,四渡赤水,南渡乌江,佯攻贵州,吓得蒋介石慌忙调动滇军前往贵阳保驾。1935年4月,红军趁虚进军昆明。红军似神兵天降突然出现在云南境内,龙云(云南王,彝族)惊慌万状,一面向蒋介石急电报告,一面急令各地驻军增援昆明。在贵州堵截红军的“前敌总指挥”薛岳派副官向龙云索取云南军用地图以便配合行动,并带了满满一汽车火腿和白药。汽车开到曲靖遇上红军。红军缴获到的那张云南军用地图对红军抢渡金沙江作出了巨大贡献。火腿成了红军的“慰劳品”,而白药,对医疗条件困难的红军来说,更是雪中送炭。红军指战员收到总部首长送来的白药,激动得热泪盈眶。抗日战争中,白药更成了滇军将士的军需品。在**的台儿庄战役中,六十军将士负伤,外敷内服白药后继续拼杀。日本报纸惊呼:“自九·一八与华军开战以来,遇到滇军猛烈冲锋,实为罕见。 云南白药 云南白药是云南**的中成药,由云南民间医生曲焕章传承和创新彝族医药,于1902年研制成功,对跌打损伤、创伤出血有很好的疗效。云南白药由名贵药材制成,具有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肿之功效。问世百年来,云南白药以其独特、神奇的功效被誉为“中华瑰宝,伤科圣药”,也由此成名于世、蜚声海外。白药的命名来自彝语直译曲是彝姓,是白的意思,云南白药顾名思义就是云南曲氏药的意思。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