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民族人物:彝族杰出的女政治家奢香夫人  朴娄奢恒

 二维码

   1720167732723.png


       奢香夫人(约1361年—1396年),彝族名舍兹、朴娄奢恒,四川永宁(今叙永县)宣抚司、彝族恒部扯勒君亨奢氏之女。是杰出的女政治家。元末川南彝族土司(今存四川古蔺奢王府遗址)彝族部落的公主奢香,自幼聪明能干,好学深思,明洪武八年(1375年),奢香早年嫁与贵州宣慰使、水西彝族默部首领霭翠结婚,人称奢香夫人。洪武十六年(1383年),夫老病,代掌水西(今乌江上游鸭池河以西)宣慰司事。奢香夫人在位期间,开驿道、平靖边乱,为加强彝汉人民的团结、密切西南地区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作出了贡献。把彝族文字从神秘中解放出来,打破了传统禁忌的坚冰,使彝文成规模地出现在金石等载体上,使用范围也逐渐扩大。

一:维护统一

       归顺明朝是奢香对水西的一大贡献。时明朝已统一了大半个中国,就剩下了西南地区。可当时西南地区的统领和所谓的智者们还想与明军负隅顽抗从而保住家园。只有奢香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个时候如与明军相抗衡无异于与卵击石,**的办法只能是接受朝廷的安抚,走归顺这条路线,这样才能保一方平安,从而走上发展道路。她的这一想法开始遭到强烈的反对,在她的力主与劝说下,永宁、水西归顺了明朝;使得永宁和水西的子民则免除了这无谓的牺牲。这一贡献除显示了她高瞻远瞩的眼光之外,还包含着她对汉文化孔孟仁爱思想的吸取和运用。孔孟思想宣扬大爱,故而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间,她选择了归顺明朝,挽救了水西。

二:开路设驿

       奢香当政时,组织领导贵州境内各族人民凿山开道、修建驿路,下令“各部落劈山开道,遇水架桥,一直把道路从水东修到乌蒙、客山,贯通贵州宣藯府全境。”她规定“凡参与者,配给粮食,免除全家赋税,修桥修路的支付银两全由贵州宣慰府支付。”这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道路的开凿把云、贵、湘、川、桂几省分管地域联系起来,将境内的驿路纳入全国的驿路网络,沟通了贵州周围四省,打通了交通的大动脉;在水西彝家乃至整个西南地区都是史无前例的创举,为水西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这也是她对水西的突出的贡献。

三:发展农业

       为了发展水西的农业,奢香做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引进。对于农业的改革,她采取了亦兵亦民的政策。农忙时,兵即是民;闲暇或战争时,民亦是兵,这样两方面都不耽误,保证了农业生产顺利进行。同时她还人去汉家请耕作好手,来帮助彝家子民改进耕作方法。

四:贸易建设

       水西地处偏僻,地势险要,道路不通,与外界不相往来,导致水西的盐极其昂贵(两匹马换一斤盐),老百姓吃盐困难。奢香看到了这一问题的根源所在,于是采取了保护商人的措施,用杀一儆百的方法保护了自由贸易,解决了老百姓吃盐的问题。

五:改革彝文

       奢香夫人对彝族文字的使用与传播进行了有效的改革。她把彝族文字从神秘中解放出来,打破了传统禁忌的坚冰,使彝文成规模地出现在金石等载体上。彝文的使用范围也逐渐扩大,从传统的传经记史的功用,扩大到记账、契约、记录歌谣、书信往来等日常生活中。其影响不单在当时的贵州宣慰司辖地,还辐射到周边的彝区,如乌撒地区(今贵州威宁、赫章一带)、四川的永宁宣抚司地区(今古蔺、叙永一带)、云南的乌蒙(今昭通市)、閟畔(今东川、会泽一带)、磨弥(今宣威、沾益一带)等地区。

六:传播儒学

       奢香夫人早年就酷爱读书,尤其是汉书。在汉学中她吸取了不少养分,从中也认识到了汉学重要性,为此她想要开办汉学,她认为:“汉家孔孟文化,能修德润身,进而化育天下,布泽万民。”当政后,奢香夫人在贵州宣慰使司地置儒学,设教授。为了学习和引进汉族文化,加强和促进彝汉文化交流,奢香夫人带头遣子弟到京师入太学。在奢香夫人的带动和影响下,乌撒、乌蒙、芒布、永宁地区各土司先后送子弟进京入学。

       奢香夫人是彝族**女政治家,作为一个民族头人,在国家加强西南地区统治的形势下,为贵州建省创造了必要条件,客观上维护和促进了祖国统一。交通条件的改善,促进了水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巩固了西南边疆,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她改良本民族文化、学习汉文化的举措,促进了彝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从彝文古籍和彝族学者著述、汉文史志,以及明清大量汉文诗文作品中关于奢香的记载和评论可以看出,史学家、文学家乃至于普通百姓对奢香都持肯定与赞扬的态度。这些封建汉族士大夫们被她的尽忠职守和机智勇敢折服,修筑驿路和引进汉文化所带来的风俗理念上的改进也成为水西各族人民怀念她的重要原因。奢香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她为国为民的精神却永载青史,值得后人永世继承。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立即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