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格“紫金薯海”启航:绿色科技赋能马铃薯产业新篇章

 二维码
原创 普格融媒 普格融媒 2024-06-20 17:30



初夏的普格,清凉舒爽,满目葱茏,一方方高标准农田广袤平坦,一片片粮食作物绿意盎然,一垄垄马铃薯枝繁叶茂、长势正旺。

“我们这个园区种植面积约为1134亩,种植品种为螺髻山紫洋芋西芋7号……”近日,记者走进普格县“天府粮仓·百县千片”马铃薯高产竞赛示范基地,县教体科局科技股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乃戈日优为记者介绍道。

图片

普格县“天府粮仓·百县千片”马铃薯高产竞赛示范基地位于螺髻山镇特补乃乌村五组,是按照“天府粮仓·百县千片”政策要求所建设的示范基地,于2024年1月投入使用,2月开始播种。主要种植高山紫色马铃薯新品种西芋7号,通过推行统一种植品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作业“五统一”模式,构建良种良法良制配套、农机农艺农牧融合、节水节肥节药、绿色生态循环的现代农业技术示范体系。

图片

“作为农技部门,我们主要从技术方面做好指导,内容包括栽培技术指导、优良品种选用、统一施肥管理、统一机械化作业、 绿色防控等,通过各方面的技术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老百姓收入,同时,为全县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可复制的模式。”县农业农村局农技站站长方天发表示,这些举措为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图片

图片

走进示范基地,1000余亩马铃薯长势喜人,正值花开,放眼望去,一株株茁壮茂密的马铃薯枝叶连片成海,伴随着阵阵花香,丰收的景象仿佛尽在眼底;农技人员不时穿梭在田间,查看马铃薯培苗长势,指导村民按照马铃薯高产技术要求进行田间规范作业,把各项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图片

“我们这里主推的栽培技术就是减密壮株强化栽培技术,这项技术改变了原来以增加密度来提高产量的种植方法,现在每亩栽马铃薯2700窝左右,通过降低密度,增加植株的长势来提高产量;施肥以农家肥和复合肥为主,进行平衡施肥,保证马铃薯的生长期肥料充足但是又不过剩;在绿色防控这一块,我们今年已进行了统一的病虫防治,采用无人机进行统一的药物绿色防控,保证马铃薯品质。预计今年示范基地的马铃薯单产平均高于全县的15%。”方天发在田间一边查看马铃薯长势一边为记者解释道。

图片

产业发展的基础是选好育好产品品种,没有好的品种,就难以支撑产业发展。自基地建设以来,普格县教体科局积极对接省内外各大专家院校,先后邀请西昌学院、中国农科院、川农大等马铃薯专家下田指导,从品种升级入手,通过多年技术研发,最终选定种植高山紫色马铃薯新品种西芋7号,推动马铃薯产业转思路、调结构、创优势,实现马铃薯产业绿色、优质、高产发展。

图片

“西芋7号是我们四川农业大学和西昌学院共同选育的一个特色马铃薯高产优质品种,它是一个健康的脱毒种薯,产量很高,抗病力很强,是四川一个突破性品种。接下来,我们将配套这个品种做一些技术性的研发,并为基地及村民们提供全程指导。目前,园区的马铃薯长势是很旺的,丰收应该是没问题的。”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郑顺林肯定地说道。

“专家们基本上每个月来一两次,从开始选种、种植、田间管理到最后收马铃薯,为基地提供全程技术服务指导。现在苗子长势很好,我们也很期待今年的大丰收。”乃戈日优告诉记者。

图片

产业的发展繁荣,直接带动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在先进种植技术的有力支撑下,基地也积极吸纳周边村庄的留守人员参与工作,确保他们也能分享到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共同迈向富裕之路。据统计,今年园区已用工4431人次,支付务工费50余万元。

图片

沙马尔火已经来园区务工2个月,她笑着说:“我是甲甲沟村人,现在在这里务工不仅包吃包住,而且一天能赚100块,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务工,我还是很开心的。”对于村民们来说,这个园区不仅带来了就业机会,也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增加收入的路子。

下一步,普格县“天府粮仓·百县千片”马铃薯高产竞赛示范基地将继续深耕马铃薯产业,充分发掘其经济潜力,致力于马铃薯产业的蓬勃发展。预计在2024-2026年,千亩高产片平均亩产每年高出本县平均水平15% 以上,百亩超高产攻关片平均亩产比全县平均亩产增幅达到30%,带动全县粮食平均亩产每年提高3公斤以上。

记者:尹斌 唐巍 马联顺 刘沁



主管:中共普格县委宣传部

主办:普格县融媒体中心(普格县广播电视台)

主编:陈韦琴 尹斌

编辑:高宾


普格融媒所有内容欢迎转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片
图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