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就是我了!这个就是我了.....”彝海村民沙马尔体指着自己的肖像激动地说。
“那幅是阿说阿普,画得比照片还像,去年冬天就走了,眼睛画得那么亮,好像还在看我们。”彝海小学教师安明忠若有所思地讲到。
近日,彝族青年画家安杰在自己的家乡,凉山州冕宁县彝海镇彝海村举办“野蒺藜年代”主题个人画展。展出画家12年前的40余幅人物肖像油画作品。画中人物都是彝海村的乡亲。参展作品中的人物原型有些已经去世,有些因搬迁或嫁娶改变了样貌,这些作品成了一份独特的“时光档案”。“这些画作是我在西南大学读研时画的,当时总想着把故乡的亲情留在画里。”安杰似乎有些社恐,但一聊到画,他的眼神就在发光。当天,**音乐人莫西子诗、诗人吉克.布等20多位西昌和冕宁本地文化界人士观展。吉克.布透露:“除了这些具象的人物肖像,近年来,安杰在尝试通过抽象的人物画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其画风转向可能会给大家带来意外的惊喜。”据了解,自出道以来,安杰先后办过几次画展。其早期作品中常融入彝文题跋、毕摩文化元素,黑色象征土地与神性,白色隐喻雪子十二支的纯净,黑白对比构建彝族文化的精神图谱。近期作品多引入鲜艳的红色,似乎在追求突破传统的审美程式,形成“历史厚重感与当下鲜活感”的鲜明对比。
△合影
“野蒺藜年代”油画展,以艺术之名叩问时光与乡愁,引发当地村民及文化界人士的强烈共鸣,是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一次有益尝试。